近日,网曝兰州动物园大熊猫“蜀兰”疑遭虐待,图片显示,大熊猫背上有大片污渍,疑似有血迹和溃烂,此条消息引发网友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动物园虐待大熊猫是真的吗?为何大熊猫身上会有“血迹”?为何图片中的熊猫体型如此消瘦?公众纷纷对此表示质疑和猜测。事件产生后,兰州市动物园、兰州生态建设管理局、国家林业局等多级部门数次发声,积极回应公众的猜测。
舆情发展脉络
10月15日下午6时许,网友@壁咚熊猫牙刷刷、@小哭包毛竹相继在微博爆料。其中,@壁咚熊猫牙刷刷发布消息:“博主不想被人打扰,但是‘蜀兰’在兰州动物园受到了如此的虐待,并且鉴于兰动前科累累,希望中心和林业局能够介入,重新评价兰动是否有资格饲养滚滚。”同时,他还@国家林业局、大熊猫保护中心。微博配发的几张图片显示,大熊猫在园中散步,背部有一片红色“血迹”。国家林业局也转载微博表示“正在调查了解情况”。
图:@壁咚熊猫牙刷刷微博传播路径
10月15日晚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据查证,图片中熊猫产权属兰州动物园,而非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由于图片像素等原因,暂时不能确定此熊猫是否受伤,具体情况请关注兰州动物园的官方消息。官方的介入使得舆情热度持续上升。
10月16日,大批游客、媒体冒雨前往动物园探访相关消息。甘肃省林业厅野生动管局、市生态局领导也赶到动(被pua是什么意思梗?被pua的意思就是你可能被欺骗了。或者正在遭受着pua。我们很多人认为pua只是在男女情感中的欺骗,其实职场、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可能会面临被pua。)物园展开调查。《人民日报》、《Vista看天下》、头条新闻等媒体纷纷通过微博继续对事件保持关注与发声,腾讯等门户网站也以“兰州大熊猫受虐待”为题进行了报道,社会各界的关注将此事件推向高潮。
10月16日,国家林业局、甘肃省林业厅责成省动管局调查此事,兰州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市生态建设管理局成立兰州市动物园大熊猫受伤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开展工作,分别进行现场调查、制定治疗方案、网络舆情回复等工作。
10月17日,国家林业局则通过官方微博表态“近期拟组织力量开展全面检查,对不合格的借展单位停止其借展活动”。
多方回应网友却翻旧账
舆情出现后,包括动物园大熊猫饲养员、动物园园长、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国家林业局等,多层级数次对舆情作出回应,不仅一一解答了网友的疑点,还及时抑制了负面言论的持续传播。
大熊猫饲养员:舆情产生当晚,兰州市动物园大熊猫饲养员@睡魔入侵发布微博,回应网友质疑,称“别闹,我们什么时候虐待熊猫了.....我正在问我们的兽医是什么情况”。不久,他再次发发微博称大熊猫只是擦伤,目前状况良好,并表示兰州市动物园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国家林业局:舆情产生不到两小时,国家林业局官方微博转发@壁咚熊猫牙刷刷的微博并回应称:谢谢各位网友关注!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正在调查了解情况,并督促该动物园加强大熊猫等动物的健康管理工作。
动物园园长:16日上午,兰州市动物园领导小组邀请省动管局有关人员和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现场会诊并分析伤情,初步认为大熊猫在进食或打滚时被竹竿切口意外造成局部创伤,不存在饲养人员虐待大熊猫的情况,网友拍摄的照片上疑似伤口的棕色痕迹,为治疗过程中碘酊喷液。16日中午,兰州动物园园长雷青海通过《北京青年报》回应,受伤的熊猫名叫“蜀兰”,今年22岁,雌性。经专家诊断,“蜀兰”背部的伤口为竹尖刺伤所致,“有一厘米左右,属于皮外伤”,目前“蜀兰”背部的伤口“已经结痂,不再流血”。
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16日17时许,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发布《关于网络舆情报道“兰州市动物园虐待大熊猫”的调查情况》。通报称,10月14日下午,饲养员发现大熊猫背部有渗血现象。随后,多位兽医及动管局专家拨开熊猫毛发发现,伤口大约一公分,初步估计是大熊猫在蹭痒时划伤的。16日,专家们再次评估,认为是大熊猫吃竹子后坐时被竹子戳破了表皮。网友质疑的“血迹”,是兽医给熊猫用碘酊进行消毒处理时,渗出的红棕色碘酊。不存在饲养人员虐待大熊猫的情况。
不仅如此,兰州市动物园还对网友质疑的其他疑点也一一作出了回应。
网友质疑之一:受伤的熊猫为何体型如此消瘦?
@抬手是春放手是秋:那为什么那么瘦?你们怎么饲养的?
@相同的蓝衬衫:那么瘦你怎么解释,难道要说它挑食吗?
兰州动物园回应:该园饲养熊猫已有30多年历史。特别是熊猫馆建立后,该园专门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大熊猫的喂养,形成了一整套针对大熊猫的饲养食谱。竹子主要从河南驻马店每周分两次进购,一天喂食三次,派有专门的饲养员看护,夜间也有巡查。为了保证营养,他们平时还给“蜀兰”喂食含有大豆粉和大米粉、鸡蛋等做成的窝头以及苹果、胡萝卜等辅食。“蜀兰”今年22岁,相当于人类的60多岁,在熊猫里已经属于老年了,目前它的体重和营养状况在同龄熊猫里符合标准,并不存在偏瘦的问题。
网友质疑之二:为何大熊猫毛色发黄、脏乱?
@八边形战士:我的天,我们的国宝怎么是全身黑色的了?
兰州动物园回应:动物园承认这一点。大熊猫一般寿命在25岁左右,目前22岁的蜀兰已经步入“暮年”,毛色变深是正常生理现象。至于为何脏,动物园回应称:兰州这样的北方城市,一到冬天风沙相对较大,熊猫居馆的外舍没有草,裸露在外的都是黄土。而熊猫在玩耍的时候,很容易脊背上粘上土。另外,冬天气温低,出于对大熊猫健康的考虑,不能给它洗澡,只有在天热时偶尔才洗澡,这样看起来就比较脏。
网友质疑之三:园区内的熊猫生存环境不佳。
@不吃香菜爱吃芹菜:去过兰动的网友说见过场地有老鼠横穿,环境不好,其它动物更是吃不饱等着游客投食。
兰州市动物园回应:兰州本身属于相对寒带,夏天虽然没有空调,但熊猫内舍较为凉爽,此外馆内配有排风扇、冷风机等降温设备,在食物、水等方面工作人员也会采取相应的消暑措施,不会让熊猫生活在这么高的温度下。动物园卫生情况并没有传言的那么差。
不过,对于针对此次事件的回应,部分网友表示“不买账”。
一方面,有网友举例此前生活在兰州动物园的“蜀兰”、“兰宝”、“兰仔”都因为身体问题而被转移。经媒体查证,兰仔目前在四川进行繁育,兰宝则因为体质较差在2012年被转移至成都疗养。但关于蜀兰、兰宝比较糟糕的生活状态的照片一直在网络流传,仍深得网民相信。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网友举例除了大熊猫外的其他动物在兰州动物园的生活条件也不尽如意。例如,有网友指出兰州动物园分配到不同动物的生活空间比较小,也有网友说“黑熊跟游客讨吃的,猴山里都是老弱病残孕”。此外,一张袋鼠啃书皮的照片也流传甚广。
分析:“萌主”岂能有个三长两短?
话题主体高度敏感性是引起舆论关注的重要因素
此次事件主体是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更是中国网民的“萌主”。微博上关于大熊猫的视频和图片都能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和转发量。如@搞笑皮哥发布的“2016级大熊猫宝宝集体亮相”小视频转发量近3万,央视新闻发布的“熊猫瘫”图片也引发了近7000网友转发。我国网民对大熊猫的喜爱程度较深,关于大熊猫的信息非常容易吸引网民关切的目光。尤其是当事件涉及到“国宝”的健康、甚至是“疑被虐待”问题,很容易触碰到网友的朴素认知,刺激其关注和扩散,并引发持续的愤怒反应。
多方发声积极回应有利于舆论压力的释放
舆情发生的36小时之内,兰州市动物园大熊猫饲养员、动物园园长、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省动管局、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甘肃省林业厅等纷纷参与到该事件的关注、调查、问诊、回应中。新华社、《人民日报》、《Vista看天下》、头条新闻等媒体也及时将官方的回应报道出来。多方的主动关注和积极发声有利于加深公众对事情真相的了解,有效抑制了谣言的和负面舆情的持续扩散,也较大程度上释放了过高的舆论压力。
遗留舆情处理不善严重影响自身信誉
在此次舆情事件中,当兰州市动物园大熊猫饲养员及园长站出来澄清虐待传闻时,并未完全取得网友的信任。值得关注的是,不少网友指出兰州市动物园有“前科”。例如,2013年3月,兰州动物园虐待大熊猫的传闻引起网友关注,当时兰州市动物园曾经的熊猫饲养员表示:“是我们的熊猫没错,但是这个角度加上误导性的语言(殴打、挨饿)就是误解的开端。”但当时动物园管理者、兰州官方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回顾此次兰州动物园疑似虐待熊猫事件,尽管相关责任单位以及个人都较快地对事件以及相关疑问作出了回应。但从效果反馈来看,过往类似负面新闻抑或当时未澄清的谣言在舆论场中形成沉淀,严重影响了责任方今天话语的可信度。网友持续的质疑,其中更是表达对兰州动物园整体情况的一个担忧。换言之,兰州动物园的饲养动物是否达标才是事件舆论漩涡的潜在核心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兰州动物园不妨考虑开通实时网络直播信号,提高动物园透明度的同时也邀请大众一起来监督,最终化危为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