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波知识百科

唐朝著名的诗人中被称为诗鬼的是谁(唐代哪位诗人被称为诗鬼)

频道:生活百科 日期: 浏览:

网友提问:

被称为“诗鬼”的是唐朝哪位著名诗人?

优质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稍微有点文学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他当然指的是李贺。

李贺,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之所以被人称为“诗鬼”,有书君觉得,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外形诡异

李贺呈现给世人的,总是一副细瘦羸弱的身躯。指甲长长的,眉毛连在一起,外出时老爱骑那头瘦骨嶙峋的毛驴,口中还常常念念有词。一看就有别于普通人。

2.诗作独特

李贺诗作最大的特点,是构思精巧,意境独特,富有想象力,语言冷艳奇峭。

他经常用神话故事来作为写作的题材,借精灵鬼怪来托古喻今,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等等。诸如此类提到鬼神的诗词,俯拾皆是。

他尤擅长将各种奇幻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有一种魔幻般的艺术效果。初读时如看恐怖片,肾上腺素不由得飙升,却又自有一种美感,令人欲罢不能。所以也被人称为“鬼才”。

3.生命短暂

李贺此人,身体素质不是太好,再加上长期郁郁不得志,导致寿命不长,于27岁时便驾鹤西去。世人怜惜其英年早逝,故“诗鬼”之称谓与此也一定有关系。

其实李贺是皇族出身,家教良好。他可说是个天才儿童,7岁时就写得非同一般的好诗。作为“别人家的孩子”,名声曾大噪于京城。

到了应试的年龄,李贺踌躇满志地加入了高考的队伍。他志在冲出千军万马,独占鳌头。是啊,凭他的才华,成为进士,那还不是“罐里逮王八——十拿九稳”的事情嘛。

本来,他的名单已经在录取之列了。可是,他的一众竞争者们,见不得他的好,便千方百计要把他排挤掉。

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充足的理由,因为李贺的父亲名晋肃,和“进士”是谐音,而在当时社会,应该是避父讳的,否则便是对其父的不恭。

就这样,满腹才华的李贺便被排挤出了入仕之路。在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里,这,也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悲哀。

不过,鉴于他皇族的身份,朝廷总算格外恩赐,给了他一份工作:太常侍协律郎,也就是为宫廷祭祀的歌舞整理乐曲。

这个小小公务员的身份,显然不是抱有鸿鹄之志的李贺所钟情的。于是,他整日沉默寡言,性格也愈渐怪癖。

作为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人,李贺不屑于像普通文人那样,写命题作文。他不作应景诗歌,不写官样文章,坚持我手写我心。他认为,唯有深入生活,作品才能具有感发的力量。

于是,时人便常常见到这样的一幕:身材细瘦的李贺,留着长长的指甲,骑着他那羸弱的驴子,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一个锦囊,四处游荡。

在行走的过程中,所见所闻,偶有触发灵感的,他赶紧记在小纸条上,然后将纸条投入随身携带的锦囊中。

他常常在外面一呆就是一整天,待得天黑时才回家。吃罢晚饭,就坐在桌前,将锦囊内的小纸条悉数倒出,整理成文。

他的母亲见了,每每要心疼地说:“唉,我儿子这是要将心呕出来才算是满意了吧。”

李贺虽然性格忧郁,却具有奔放热烈的浪漫主义情怀。他的想象力之丰富,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在他笔下,神仙境界、鬼魅生活,无所不有,作品极尽奇丽诡谲之风。这一方面或许是因为生活的不公平,让他感到苦闷迷茫,而寄情于鬼神之世界。然则更多的,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

他笔下的鬼神,虽为异类,却也具有温情,绝非让人闻之色变的恶物。

这里,不妨一起来欣赏一首《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在这首诗里,读者仿佛置身于秋天的旷野,皓月当空,虫鸣唧唧。

眼前是长满苔藓的山石,秋花滴露,仿佛少女悲泣的泪水。田野里,稻子参差不齐,尚有几只残萤在低飞。

一副清幽宁静的画面。但末句画风一转,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滞涩幽咽;鬼火闪烁如墓中之灯,阴森森的令人毛骨悚然。

在这恐怖的气氛中,“点松花”又带着些生命的色彩。是否有种特殊的美感呢?

李贺就这样,呕心沥血地进行着文学创作。然而,或许是因为曲高和寡,他的诗读起来总有奇诡之感,寻常人不能一下子进入其中境界。但这并不妨碍李贺以自己的情感去撞击生活。

对于诗歌,因为爱得深,所以他愿意燃烧生命的激情去创作。无能理解又如何?我自弱身蹇驴,踽踽独行于天地之间。

由于长期忧郁、愤懑,加上身体状况不好,李贺的生命之光,终于在27岁那年燃尽。而爱他的人,宁愿相信那是玉帝派仙人接他去天庭施展才华了。

对于一个生不得意的天才,这倒也不失为理想的归宿。

在大唐群星璀璨的诗词天空,李贺也是其中那光彩夺目的一颗。这个世界,我来过,留下了生命里浓墨重彩的华章,足矣!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其他网友回答

李贺,字长吉,生于乱世之后的中唐,盛世大唐已趋凋零,国运衰微,诗坛却百花齐放,流派纷呈,“长吉诗”就是一颗闪耀的明珠。

李贺诗中多有“鬼神”,后人称李贺为“诗鬼”,他的诗也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其成就甚至可与李杜齐名,有人评价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太白有所不及。

就是这样一个“鬼才”人物,却不受命运眷顾,一生短短仅二十七载,与初唐时的天才少年王勃气脉相通,或许,这样的天才,自小就被命运拉进了“黑名单”吧。

1、 宗室之后,少年老成

唐德宗贞元六年,一个平常的日子,福昌昌平一个破落贵族老李家的院子里,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男童降世,此童身体瘦小,面色稍差,老李看着怀里瘦弱的孩子,心中忧喜参半,随即苦想半晌,给孩子取名李贺,赐字长吉,希望他能长长久久的健康幸福。

老李名叫李晋肃,是李唐宗室远支后裔,可经过多年动乱,李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到了李晋肃这一代几乎没沾到什么光,只是混了一个小小的闲职,勉强糊口。

李贺还有一个很有名气却同样混的不咋样的远方表叔,名叫杜甫。

李贺自幼就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四岁习文,五岁学诗,童年时期的他不仅发奋读书,还每天背一个古锦囊,骑着小毛驴,到故乡的山山水水中搜罗诗歌素材,一有灵感涌现马上记下来投入囊中,回家再筛选整理作诗。

天赋异禀还勤奋有加,但凡有大成就的人莫不如此。 因为身体虚弱,生了一场大病的缘故,李贺从小就十分懂事,颇有少年老成的气质。

2、 七岁作诗,名震一方

据说,公元797年,李贺刚满7岁不久,就因为擅长写乐府诗等体裁的诗歌轰动京城,年少成才,前途光明。 当时的文坛大拿韩愈听说之后,颇为震惊,甚至驱车亲自上门想要看看这个孩子有几分真才学。

韩愈见到李贺,只见一个黄毛小儿,瘦小如柴,面色微黄,腰间带着个锦囊,韩愈也够直接,开口便让李贺即兴作诗一首,当时的韩愈相当于是京城的市委书记,老李在一旁紧张到话都不敢说,可李贺却异常镇定,小小年纪,就已明白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于是略微思索,铺开纸,缓缓写到: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高轩过》

别看李贺只有七八岁,却已经懂得一些事故,面对眼前的文坛巨匠,还得吹捧一番,在“文章巨公”“才子”的面前,文不加点,一口气写下了这样一首气象万千、结构谨严、想象丰富的诗歌。

韩愈看罢,连声赞叹,拍手称奇。

此后,神童李贺的名声就一扫大唐,人人都知道这位才高八斗的李唐宗孙。

3、 科考不顺,仕途渺茫

随后的李贺开始了十年的备考生活,闲时帮人撰稿补贴家用,一晃十年过去,18岁的李贺背上行囊,准备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

身材瘦弱,却脸上锐气不减,18岁的他带上诗稿,来到了洛阳,第一站就是去拜访少年时有过相遇之缘的韩愈: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果不其然,韩愈刚读两句就已经被扑面而来的气势所震撼,时隔十年,李贺再一次证明了自己,韩愈大喜:果然我韩退之没看错人啊,好一个长吉!

韩愈隆重招待了李贺,两人相谈甚欢,酒过三巡,竟以兄弟相称,韩愈百般叮嘱李贺要好好准备科考,金榜题名,再一起喝酒庆祝。

李贺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可就在此时,老父亲病逝的噩耗传来,李贺回家守丧三年,第一次科考还未开始就潦草而终。

三年过后的秋天,天气微凉,晨曦微露,河南府衙门前,人头攒动,李贺站在人群之外,独身一人手捧一册《楚辞》,格格不入。

随着墙外金榜铺开,人群一拥而上,随后一位公子探身过来:恭喜李兄,府试第一。 李贺俯身拜谢后,径直离开。人群之中议论纷纷:原来他就是昌谷李贺,果真名不虚传。

府试第一的好成绩,按理应该具有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可在发准考证时,却单单没有李贺的名字。

原来,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晋”字与“进士”之“进”同音,犯了父讳,作为人子,他应该避讳,所以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进士考试在当时可是仕途场的敲门砖,没过这道门,仕途几乎无望。

后来因为祖荫庇佑加上韩愈的大力举荐,在编制外做了三年小官,可李贺对那个琐事缠身、调迁无望的职位却深恶痛绝,加之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不久便主动请辞。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二十岁,本应是一个人拥有无限可能的黄金时代,可此时的李贺却已是心如死灰,虽然偶尔在友人的劝勉下,他也曾强打精神: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满怀希望而去,抑郁失落而归,李贺苦读二十年,最后却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

正是这一次离开长安,留下了一联千古绝对: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4、 参军不成,人生无望

科考不通,李贺便计划仿效高适,参军报国,以立功勋。

高适年过半百才投笔从戎,最后封侯拜相,临行前,李贺写下一首气概豪迈的诗勉励自己: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概和杨炯的这句诗是一个意思,但字里行间明显多出了一份无奈和愤慨:文不能仕,除了投身军旅,哪还有其他施展抱负的机会? 可命运再次捉弄了他, 由于朝廷软弱,藩镇跋扈,他所在的部队一直遭受种种冷遇和排挤,三年之后,将帅请辞,行伍解体,李贺再度失业归家,最后一点幻想,也就此破灭。

5、忧心成疾,英年早逝 拖着病体回到故乡的李贺,发现早前自己种的兰花已经不复存在,芳魂已逝,郎君痛极: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人生至此,似乎已经了无希望。 常难卧病在床,高烧不退,令人窒息的绝望反倒催生出一个奇幻瑰丽的世界:

他遨游太空,俯视人间: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梦天》

这首诗简直是上帝视角啊,月宫一夜,世上千年,人间的沧海桑田,不过是转瞬之间,九州大地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海洋也不过就像一杯水。

他下落黄泉,俯视幽魂: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墓》

苏小小的幽魂,飘飘乎乎、若隐若现,读透此诗,即使到了杭州,都不敢去瞻仰苏小小的墓地吧!

就连平常不过的曲子,也变得奇幻起来: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

腾云驾雾,三界五行,无所不至,每每读此句,就不得不折服于一个病榻之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的诗中越来越多出现鬼、泣、血、死等字眼: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所谓的浪漫主义、所谓的牛马蛇神,其实不过是对现实的逃避罢了。

李贺擅长做梦,他乐于在梦中主宰一切,可残忍的是,当梦醒了,却发现自己依然无路可走。

无望的现实摧残着他的精神,更侵蚀着他的肉体,当心中的绝望累积到任何文字都化解不了的时候,817年,27岁的李贺走到了生命尽头。

李贺经历过少年成名的辉煌、家道中落的苦伤、举仕无门的惆怅、从军无路的失落、孤独潦倒的绝望,最后在病痛中抑郁而死,短短一生,令人不胜唏嘘。

李贺写下两百多首诗,唯写马最多,而他内心最深的期待何尝不是能像一匹骏马一般,在广阔大漠,疾行如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我是沐阳,

一个不知名野生撰稿人。

其他网友回答

李贺的一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被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引用,发扬光大。李贺的在天之灵也应该感到荣幸了。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