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是阔别5年的家乡,熟悉又陌生;身后是生活5年的地方,习惯而亲切。廖雪梅是晨报记者家中的住家保姆,也是众多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家政务工者的代表。
她们的春节回家有着所有春运返乡人群的共性,但又有着这个群体的独特性——由于平日的工作就是走进每一个家庭,所以她们的返乡实则是从一个“家”回到另一家。 “家”的存在,多了依赖,加了牵绊;“家”的转换,增了比较,添了适应。日前,晨报记者随同廖雪梅一起启程返乡,用眼睛和文字记录下一个上海住家保姆回家路上的心路历程。
■计划行程
上海-芜湖 距离426公里
■实际行程
上海-合肥 距离615公里
合肥-芜湖 距离150公里
往返300公里
合肥-武汉 距离456公里
1月8日这天,廖雪梅很激动,从记者手中拿过火车票后,她终于很确定自己可以回家过年了。5年了,这是她自2007年来上海当保姆后第一次春节回老家安徽芜湖过。只是,这样的激动持续得着实有些短。
而后的3天时间,接连的状况出现,让原本这条直线距离420多公里的回家路,曲折到1370公里。这是记者和廖雪梅都始料未及的,于是这5年来的头一遭回家和即将到来的这一个农历新年在她心里多少变了些味。
第一次坐上了动车
1月10日,12点10分,上海虹桥火车站。
廖雪梅拖着两个拉杆箱,背着一个塞成足有14英寸彩电见方的双肩包,艰难地通过了20号检票口。好在站台上并非人满为患,一来此时春运刚启,二来她坐的是动车。
动车对于49岁的廖雪梅来说很陌生,从没坐过,也没见过,只听说速度很快。廖雪梅不太识字,2007年来上海当住家保姆后忙得连电视都很少看了。5年时间,廖雪梅一共换过4个雇主,做的都是住家保姆。“钟点工累,一天好多家的奔波,住家保姆不需要找地方住。”不过在廖雪梅看来,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住家关系更加亲密,有‘家’的感觉。”
来记者家之前,廖雪梅在浦东的雇主是一对回国旅居的老夫妻,人很好,而且对廖雪梅也很好。廖雪梅从老夫妻那学得一手做西餐煮咖啡的手艺,还掌握了不少红酒的牌子及各种酒所对应的配菜。但老夫妻住的别墅太大,800平方米,每天打扫就得5个小时,没撑到半年,廖雪梅就自己辞了。
在记者家的近两年,廖雪梅最大的感受就是热闹。家里两个孩子,大的6岁,男孩,叫康康;小的1岁半,女孩,叫佳佳。尤其是记者的小女儿佳佳最让廖雪梅喜欢,廖雪梅刚来的时候佳佳还在妈妈肚子里,小家伙就是在廖雪梅眼皮底下长起来的,对她特亲特黏糊。
1月10日,12时22分,D5466次动车带着廖雪梅离开了上海,这座呆了整整5年的城市。当初刚拿到票时,廖雪梅对记者的行程安排曾感到意外,因为这趟动车的终点不是芜湖,而是合肥。到了合肥站后需再转乘2小时长途车才能到芜湖,当然这仍然比2007年廖雪梅从芜湖来上海坐特快列车所需的时间少很多。
为了外孙女必须回家过年
9日晚上,廖雪梅把次日回家的行李收拾妥当已近11点。下午从南京路买回来的上海特产就把自己的那个拉杆箱塞足了,还有给女儿、儿子买的东西以及两个妹妹家几个小孩买的衣服,幸好从记者家借了一个大号拉杆箱,才全部容纳。这些回家准备的礼物,花了廖雪梅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收入,“毕竟这是5年来头一次回家。怎么说也是从上海回去,风风光光是必须的。”
让廖雪梅如此舍得花钱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很开心——22岁的女儿盛玉婷上个月给她添了个外孙女。
2006年,老公因病过世后,廖雪梅一心就放在了儿子和女儿身上。27岁的儿子盛志强这些年在深圳打工,刚开始有些艰苦,这几年倒是逐渐走上正途,现在一建筑单位做工头。最让廖雪(july是几月?july代表7月份,英文缩写为jul,共有31天 ,源自于拉丁文Julius(即朱里斯)。)梅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这个女儿。盛玉婷中学学历,廖雪梅去上海前一直在老家帮着小姨的饭店打个下手,几乎没什么收入。2009年,经小姨廖雪娟介绍,盛玉婷嫁去了湖北武汉。不过男方的条件并不太好,算是武汉郊区的普通农户。这些年在上海铆足劲赚钱的廖雪梅,每个月仅给自己留用400元,其余的全部寄给女儿作贴补。2009年,盛玉婷在武汉结婚时,廖雪梅为了赚钱也没有参加。“住家保姆不同于钟点工,离开太久会给雇主家带来很多不方便。”
但这一次,无论如何必须回去,因为女儿说了会带外孙女回芜湖过年。不过,回家过年对于廖雪梅来说经济损失也不少。在火车上廖雪梅告诉记者:“回趟家,钱肯定少赚很多的。每到逢年过节或者法定假日,‘小姐’(廖对记者太太的习惯称呼)都会加倍给工钱的。所以,其实到底回不回去我犹豫蛮久的。”
一个电话计划突变
9日入睡前女儿的突然来电,完全出乎廖雪梅意料,这个电话让廖雪梅的回乡行程和计划彻底改变。唯一安慰的是,第一站合肥成了必经之地,因为只有在合肥才能买到去武汉的动车票。
那晚,盛玉婷在电话里语气很急,带着哭腔,一个多月的外孙女查出先天性的心脏疾病,需要手术,手术费3万多元。女儿一家肯定来不了芜湖了,而且女儿“命令”廖雪梅必须尽快赶到武汉。
不过,廖雪梅决定还是先回芜湖一趟,毕竟大包小包的东西得给亲人捎过去,哪怕只在芜湖呆一天。虽然父母和丈夫都不在了,但廖雪梅在芜湖老家有兄弟姊妹7个,这个大家庭真凑齐的话人数还是相当可观,5年没有回家了,这些家人廖雪梅都想见见。再者,老家2005年起的那幢3层楼的房子,廖雪梅也想住一晚,这些年,就小妹偶尔过来小住拾掇拾掇。2005年那会儿,这栋新盖的房子里充满着她家四口人的欢声笑语,这么多年过去了,廖雪梅始终难以忘记。“毕竟,这幢房子才是我自己的家。”廖雪梅说。
影响最大的计划改变应该是归期。廖雪梅告诉记者,女儿让她去武汉其实就是照顾她们,尤其是外孙女,但孩子这一病恐怕就很难保证原定的回沪时间——大年初七。
所以10日上午和记者一同出门去虹桥火车站前,廖雪梅最终没有向我们说定回上海的时间。让廖雪梅有些遗憾的是,她本想走的时候抱抱佳佳,毕竟和这孩子还是第一次分开,要分开多久她还不知道,可惜佳佳睡着了。
上海着实繁华,新的虹桥火车站给了廖雪梅这样的感慨。动车也着实快而平稳,12点22分发车,15点30分就到了合肥。在车上,廖雪梅饱睡了一觉,这两天的确太累了。
出了合肥站,廖雪梅带着记者径直去了售票厅。长长的购票队伍,终于在此刻显现出春运的可怕。排到时,已近晚上7点,11日从合肥到汉口最早的动车票只剩11时37分的D3065次了,车程3个小时,票价107元。这是廖雪梅平生第一次买的动车票,几天前,她从来没有想到过。
回老家只见到2位亲人
终于回到了阔别5年的家,变化不大,至少从外部环境来看。
10日从合肥坐长途大巴再转面的回到芜湖市弋江区牌坊村已经晚上11点了。出乎意料的是,全家老少亲戚,廖雪梅只见到了妹妹廖雪娟和妹夫杨祖新。
“小的都困咯,大的都赌钱去咯。”廖雪娟说,在农村晚上没事干,大家都喜欢聚一起打打牌。
廖雪梅打量着妹妹,妹妹老了,比自己小5岁,但看着至少比自己大五六岁,廖雪梅有些心疼,这几年,这个妹妹一方面在经营着饭店,一方面在帮自己打理着家,2009年前还帮着照顾着盛玉婷。“其余的那些亲戚,或许生分了,毕竟5年没有见了,而且我家条件不好,没什么值得他们过来热络的。”记者听得出廖雪梅的语气多少有些失落。“这一次,年应该是过不太好了,但没想到,家的感觉也没了。”
廖雪梅托妹妹和妹夫把从上海带来的大包小包过年礼物带给那些亲戚们,因为次日早上7点她就得出门再次赶往合肥。
送走妹妹他们,廖雪梅回到了2楼自己的房中。墙上挂着的全家福让她终于有了回家的感觉,房间被妹妹收拾得挺干净,被褥是新的,但墙壁有些开裂,窗框有些破了,冷风一个劲地从那里钻进屋子。还有就是不方便,找个洗脸盆还得打电话问妹妹。这个空荡荡的屋子和400多公里外一天前上海那个热闹的3居室形成了极强的反差。这种强烈的对比感化作一阵阵的耳鸣冲击着廖雪梅的耳膜,她告诉记者一刹那好像听见隔壁屋小佳佳的啼哭声了。
当天晚上,廖雪梅失眠了。用她的话,或许是躺在“陌生”的地方睡不踏实,反正脑子里一直浮现胖佳佳憨厚的样子。
有“家”的地方就有牵挂
11日下午5点左右,廖雪梅终于在武汉市黄陂区姚集镇的女儿家中见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女婿王翔和外孙女王可。从7点离开芜湖,长途转动车,再转长途,这一路的确够折腾。
女婿王翔人倒很实在,但话很少,初次见面的亲家态度很冷淡。来之前盛玉婷给廖雪梅打过预防针,王翔他妈重男轻女,从王可出生后就一直阴着脸。这一次,小孩子突然得病,王翔他家就更加不开心了。
刚过满月的王可如果不是因为心脏的毛病,脸色有些发紫的话,算得上是个标致的女婴。“佳佳啥时候手术啊?”廖雪梅一面掏出2万元给盛玉婷,一面着急地问道。“佳佳?”盛玉婷很疑惑。廖雪梅这才发现自己喊错了,她后来告诉记者,喊了快两年的名字习惯了。
从女儿那得知,王可的手术定在春节后,不过医生说这不算是大手术,成功率有保障恢复很快,这让廖雪梅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王翔家的房子不算大,一共3间卧室,王翔父母一间,王翔一家三口一间,还有间腾出来给廖雪梅住。“这个春节就在这里过了。”廖雪梅说,虽然也算举家团聚了,但女儿的家毕竟是外人的家。
晚饭后,廖雪梅悄悄往上海记者的家中打了个电话。事后她告诉记者,心里踏实下来后实在想极了上海“家”里的那两个小的。“‘小姐’电话里问了王可的病,也很着急。佳佳在电话里‘依依呀呀’了很久。”廖雪梅说最让她感动的是康康,这个平日里老和她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在电话里说:“阿姨,你知道吗?我和妈妈生气了,两天都没有睬她。我质问她为什么把阿姨‘赶’走,而且没有经过我的允许。”廖雪梅坦言,康康嘴里说出“质问”这两个字让她又好笑又舒服。
就在12日记者即将返沪的时候,廖雪梅打来了电话。她在电话中表示,王可的病什么时候好很难说,两个小的就靠“小姐”一个人照顾实在困难,所以无论我们是不是换新的住家保姆她都理解。“只是有点舍不得,毕竟处久了,隔多远都会有牵挂。”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