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zhiyongz 阅读:9 2025-07-22 13:36:03 评论:0
家人们,K 系列又出新品了~
哦等等,不是你们想的那个红米 K 系列啦,今儿给大家端上来的这个 “ K ” 是 OPPO K13 Turbo Pro 。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正文开始之前先给大家来一个祖传省流,放一个配置表给大家过一下。这回 OPPO 一共端来 K13 Turbo 和 K13 Turbo Pro 两款机器,除了处理器方面 Turbo 是天玑 8450 ,而 Turbo Pro 用的是骁龙 8s Gen 4,其余的配置是几乎一样的。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托尼也是没想到,这台内置了主动散热风扇,并且可以防水的中端机在网上讨论度竟然还挺高的,不少人都好奇这个手机用起来到底咋样。但全面体验完这台设备之后,托尼想说,它可能和大家想象的 “专业电竞设备” 不太一样,它更像是一款为了满足体验感设计的 “电竞风味手机”。小青年骑上九牛极,手机再用上 OPPO K13 Turbo Pro ,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正统鬼火精神的传承人了。。。
至于托尼为啥这么说,还是听俺来慢慢跟大伙儿唠。我们先来盘一下外观。这回我们拿到的是一个叫做 “ 初号紫 ” 的配色,背板还装饰了一些机甲风的图案和线条, Logo 和左上、右下边缘都点缀了荧光绿,确实很有 EVA 里面初号机那个味儿了。。。
嗯?你们以为是 EVA 联名?嘿嘿,其实并没有。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说到联名,不知道大伙儿还记不记得前两年 OPPO Ace 2 还整过一个正经的 EVA 联名来着,当时可火到一机难求。插入栓的包装和朗基努斯之枪卡针,当时可给托尼帅惨了。不过显然 K 系列的售价摆在这儿,要想正经和 Ace 系列一样吃上联名可能还需要这次 K13 Turbo Pro 用销量证明一下自己。
另外,OPPO 这次也和红米的 Turbo 4 一样,选择把镜头设计成了果果的模样。三台手机放在一起多少有点儿 “ 兄弟情 ” 在里面 —— 看起来市场已经用销量教育过各家的产品经理了,致敬 iPhone 的设计虽然面子上不好看,但里子不翻车。。。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过和 iPhone 不同的是,K13 Turbo Pro 下面这颗摄像头的位置里面,装的是一颗风扇。这种把散热风扇放在原本摄像头位置上的设计确实有点巧妙,出风口又在音量键上方的边框上不咋显眼,我要不说这里有个散热用的风扇,你肯定觉得跟普通的手机没啥两样。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我滴乖乖,别把 8s Gen 4 冻感冒了!
而且打破常识的是,OPPO  K13 Turbo Pro 这颗内置风扇是防水的,整机的防水等级来到了 IPX9 / IPX8 / IPX6 。不过这个机器没进行防尘等级认证,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要知道以往也不是没有内置散热风扇的手机,可是那些机器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以牺牲防水作为代价的。OPPO K13 的散热风扇要是脏了,直接放水龙头底下冲冲就干净了,这你受得了吗。。。
操作有风险,进水不保修噢!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据 OPPO 那边的人说,是因为这颗内置风扇用了包封胶和 UV 胶做防水密封,又创新使用了超精密的焊接工艺,才让它有了这么好的防水效果。
那你这外观长这么精神,游戏这块想必一定很不错吧?
我们直接给大家测了个须弥城,风扇全开的情况下,帧率还是很稳定的,根据 Perfdog 的记录,半小时下来平均帧率 59.7 帧,跟我们之前测试的红米 Turbo 4 Pro 差不多。
上:OPPO K13 Turbo Pro;
下:红米 Turbo 4 Pro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过机身温度这块并没有大家伙儿想象得那么低,半小时原神下来最高温出现在 Deco 附近的位置,45.7 度,也是跟红米 Turbo 4 Pro 拉不开差距。。。
左:OPPO K13 Turbo Pro;
右:红米 Turbo 4 Pro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这不对啊,是不是原神压力不够大,发挥不了主动散热的真正实力呢?
我们直接转战崩铁,在压力更大的星槎海跑图测试上先关着风扇来一波。
帧率开始波动了!半小时测下来平均帧率 59 帧,机身最高温度出现在背面的风扇进风口,有 49.5 度。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下面我们把风扇打开再测一次,看看帧率有没有更稳定 —— 结果一出,托尼有点傻眼了。
开了风扇之后,帧率不但没提升,甚至平均帧率还略微降低了0.3 帧,下降到 58.7 ,low 帧还更低了。。。温度倒是确实是压下来了,机身最高温度只有 46 度,对比不开风扇低了 4 度。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这是咋回事儿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隔了一天之后又重新复测了一轮,结果还是一样的,没开风扇的时候帧率就是要比开风扇时要稳一些,但总体差别不算太大。
隔天游戏重装,重新测试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我们又拉了一下测试中的 CPU 频率,看看 CPU 有没有在开风扇的情况下做更激进的调度 —— 结果是并没有。
风扇关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风扇全开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看来 OPPO K13 Turbo Pro 上这颗主动散热风扇,还是被 8s Gen 4 的性能卡住了脖子,现如今更大的意义还是在于降温,让手机打游戏时握着没那么烫。
另外就是打游戏的时候能有个 RGB 小灯陪着你,增加点儿电竞氛围。
现在你们明白我说 “电竞风味手机” 是什么意思了吧?手机本身确实是能打游戏的,帧数也不低,就是原本设想中风扇一转,8s Gen 4 秒变 8 Gen 4 的场景没出现,该是多少帧还是多少帧,主打一个陪伴型风扇。
测试的过程中还有一点让托尼非常在意,就是这风扇的声儿有点儿大,至少比隔壁红魔手机的风扇要大。拉到隔音房里测了一下分贝,底噪 28.5db 的情况下,风扇全开的分贝能达到 73.1 。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我们之前也测试过红魔带主动风扇的产品,主观上全开的声音确实要小一些,而且那风扇很顶用,又稳帧率又散热,相比起来 OPPO K13 Turbo Pro 上这颗,有一说一确实有点鬼火少年的意思了。。。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影像这块托尼本来没想咋说的,因为这一定不是这台机器的长项 —— 散热风扇占了一个摄像头位,一开始我甚至觉得它是一个单摄手机。
随后经过我的缜密观察,发现它主摄右侧其实还有个小家伙。难道是超广角 or 长焦?托尼打开相机,发现它并没有 0.5 倍的选项, 变焦的时候也没有明显切换镜头的痕迹。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那这是个啥玩意呢。。。最后有一个非常古早的想法出现在我脑子里,这该不会是景深镜头吧?
果不其然,打开人像模式后遮住这个小镜头,相机会提示 “ 请勿遮挡镜头 ” 。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好好好,看来 OPPO 还是忘不了它在人像算法方面的优势。。。
既然都说到这了,就随手捏几张给大家看看效果吧。
向左滑动查看样张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不到2000元带风扇还防水的手机 会让你上分更快吗
电池方面,OPPO K13 Turbo Pro 也算是中端机基操,有 7000mAh 的大电池,80W 的有线充电,还支持旁路供电;其他的像是双扬声器、X 轴马达、NFC 和红外遥控这类的配置也是都没落下应有尽有。
最后做个总结,这个卖 1999 元起( 国补后 1699.15 起 ), 带小风扇的手机,确实是打进了 “ 年轻人、爱玩游戏、喜欢炫酷外观 ” 的细分市场,但托尼倒是觉得它的定位有些神秘。。。你看这配色确实年轻、游戏,还配上散热风扇,但是高通 8s Gen4 的性能上限又摆在那儿,加了个风扇也很难和竞品拉开什么游戏帧率的优势。
雀食,风扇在户外、高温这些极端情况下会表现得更好更稳定,可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会经常顶着大太阳玩游戏呢,或者说有没有可能,这些必须顶着太阳玩游戏的人已经购买了一款叫做 “ 散热背夹 ” 的东西?
其次整机 8.31mm 的厚度还是有点厚,塑料边框和塑料后盖也稍显廉价,隔壁的红米 Turbo 4 Pro 都开始卷质感了,OPPO 这波虽然依靠配色、RGB 和小风扇找到了氛围感,但我不知道大家会怎么选。。。
所以我觉得管它叫 “ 电竞风味手机 ” 确实挺贴切的,但这不代表它不好 ——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价格。
假如它能再便宜一点,外观酷酷的、性能也算说得过去,还有个能提供情绪价值的跑马灯小风扇,那我觉得它应该会卖的挺好的。
听站哥说还有很多家在测试内置防水小风扇,看来以后我们会经常在各家品牌的手机上看到这个配置,今年搞不好也是主动散热普及元年了。。。
说来你可能不信,差评君分析了这三天的会议记录,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但之前没人发现的事儿。比如 “ 卧槽 ” 二字,竟然是同事们最常用的词语?而且大伙儿还挺感性,全是感情,没有技巧。。。“ 感觉 ” 二字出现的频率,也位列榜单第二。已手动和谐,编辑部素质有待提高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包括每个同事有啥口头禅,还有性格特点啥的,也都被我总结得头头是道。
当然,这么大的工作量,肯定不是咱人肉完成的,这多亏了差评君最近测到了一个好玩工具 —— TicNote。
而它,现在可能比差评君还了解编辑部的大伙儿。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这么说吧,这玩意看起来平平无奇,只有掌心大小,薄薄一片,实际上又能记录,又能总结,时不时还能发掘出一些人都想不到的刁钻角度。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向左滑动
随时随地,长按开关两秒就能丝滑开录。实测续航能不间断录近 20 小时,存储容量可以装下超过 21 天的内容。
使用时可以磁吸贴手机,用听筒模式记录电话会议;也可以切换扬声器模式,随时记录线下会议。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打开 APP,一键就能生成总结报告。不光会上的内容又全又细,AI 还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正看到 TicNote 事无巨细的汇报,差评君真心泪目了:原来小卡拉米也可以拥有一个助理。
光靠说的大伙儿也没啥概念,下面咱就实际测测,看看 TicNote 的表现到底如何。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说到编辑部的选题会,那可是群贤毕至,群魔乱舞,经常五六个人隔空各说各的。
错过了三天选题会的差评君,收到会议录音的时候 ICU 都要烧了。
明明说的都是中文普通话,实际根本听不清一点。。。有啥办法能把录音里的信息提纯一下呢?
打开手机 APP,咱先试了试 TicNote 的播客。一个多小时的会议,浓缩成播客只有四分钟。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趁着上班通勤,差评君在车里跟听相声似的,十分钟就轻松过完了三天的选题会内容。
这效率,直接提升 90% 以上,开倍速都没这么快的。
大伙儿可以点击听听实际效果
不过,大早上脑子好似开了无痕浏览,消息又多又杂,听一遍印象也不太深刻。
要是有人能给我来份一目了然的报告就好了。。。
你别说,它还真有。翻了翻 TicNote 的 APP,差评君发现这里不光有文字版的内容总结报告,还给出了一个分条析理的思维导图。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看这绘图质量,感觉直接贴周报上都行。
会议要点记录完整不说,它还能顺手总结观点,给出进一步的建议,秀一波自己的想法。
说到这里,TicNote 做的还是总结向的活儿,没有深入思考,比起人类总是差点意思。而真正缩短两者差距的,我觉得是 Shadow AI 的接入。
当然,肯定有差友会问了,这和手机里各种带 AI 总结的录音应用,到底有啥差别?
差评君觉得,TicNote 最大的特点,是让我们能和过去的所有记忆直接对话,节省翻阅和回想的时间。
举个栗子,像咱们开会,各个领域的事每天都聊一堆,单拎出来哪个也凑不成一篇文章,但有时候我们根本想不起来它们之间有啥联系。
这时候,让所有的会议建立 “ 群聊 ”,Shadow 就能跨越时间,寻找被忽略遗忘的关键点。
TicNote 项目管理功能,搭建个人信息库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比如问 Shadow,“ 这些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等它表演完了,原本看似无关的事情都被串了起来,直接就把切题角度塞进嘴里,咱只要会嚼就行了。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通过不断地向项目文件夹丢录音,Shadow 会越来越了解我们的需求,成为一个知识体系完善的合格助理。
相比起来,要把一个人培养成理想的助手,时间代价难以计算。而对于 AI 来说,就是把几个文件拖进文件夹的事。
除了和 AI 对话,Shadow 还能自发开悟,针对会议论题抛出一些深刻的观点。
比如会上提到,最近补贴大战,把外卖系统都搞崩溃了。Shadow 表示:“ 短期的流量易得,但长期的稳定难求。补贴之外,要如何赢得用户的心,才是最终的难题。”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向左滑动
巧的是,这些观点回头去看,全是咱码字时候最关心的问题。看来以后要是没有灵感,来这找找说不定能翻到啥好东西。
除了手机上的 APP,TicNote 还同步提供了网页版(ticnote.cn),可以把录音内容轻松同步,手机端有的功能它都有,更适合办公场景。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自从用上了 TicNote,差评君对 “ 错过 ” 没那么焦虑了,反正几个小时的课,几分钟就能补完,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另外,作为一款独立的硬件,它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比如 TicNote 和手机的信道互不干扰,即使突然来电话,录音也不会被 cut。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总的来说,TicNote 好用的秘方,在于它没有为了加入 AI 硬创造需求,而是真正找到了我们的痛点 —— 让时间折叠,给忙到飞起的生活多档齐开的机会。
测评过后,差评君觉得 TicNote 用起来还真不错。不过,光咱说好也不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有一位 “ 斜杠妈妈 ” 张想,也是 TicNote 的资深用户。
她和多重身份的间谍一样,白天是证券公司的金融分析师,晚上是初中生的妈妈,周末还得当护工照顾父母。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图片加载中…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上班的时候,张想每天都要开两三个会议,短则三十分,长则两三个小时,会后还要总结报告做分析。
信息量太大,不出错是不可能的。
以前她也试过一些录音设备辅助办公,但大多数要么续航不行,要么单纯只会记录。而在她的工作中,细致、专业的总结是最重要的功能,因为这些活儿最累,最占时间。
本来让实习生负责各个会议的记录,结果一个小时的会,新人要花三个小时做总结,还不如张想自己上。
但是试用过 TicNote,她发现这东西好啊。几分钟就能出会议总结和思维导图,超长续航不用担心中途宕机,即使来电话也不会被打断录制。
模拟记录,非实际会议内容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工作效率高不说,还很少出毛病,比起新人实习生,TicNote 确实全面不少。
然而,工作上是省了不少事儿,但时间还是不够用,张想得照顾即将升学的孩子。
在课后,长时间的陪伴辅导,榨干了张想最后一点精力。直到她突发奇想,嗯。。。上课怎么不算开会呢?
就这样,她把漫长的课堂回访,变成了几分钟能看完的学习汇报。Shadow 还能帮忙总结知识点,学习盲区,主打一个高效实用。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原本失衡的工作和生活,也因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卡片,稍微平衡了一些。
与此同时,随着年纪的增长,相继生病的父母也越来越依赖张想。
但她毕竟不是医学专业,每次去医院,医生和谜语人一样,扯着各种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到了她脑海里的小剧场,小毛病全被脑补成大问题。
于是她尝试把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交给 AI,让 TicNote 记录父母每一次的病历。
模拟记录,非实际病情报告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逐渐了解病情的来龙去脉,张想终于把天书翻译成了人话,脑内小剧场也可以谢幕停播了。回到刚用 TicNote 的时候,差评君也曾经怀疑过,这不就是个录音笔吗,有啥好加 AI 的?我们看过很多强兼 AI 迅速暴死的硬件产品,例如 AI PIN,Rabbit R1 等等。虽然 AI 爆火,可不是什么东西加了它都能飞升的。用户的真实需求往往和产品设计时想象出来的需求相差甚远,有些本来应该很简单的功能,加入 AI 反而变得难用了。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我搞到个物理“外挂” 治好了编辑部的开会焦虑
但现在,我觉得 TicNote 确实用 AI 做出了好用的功能,改善了用户体验,让录音不再是终点,而变成了归纳总结,输出精华的起点。几个小时的录音,变成了几分钟就能看完的报告、思维导图、播客,剩下的疑惑交给 Shadow AI 就好。作为一个 AI “实习生”,它高效,专业,永不离职。在现代忙碌的生活里,我们确实需要更多像 TicNote 这样的助手,能记录下每一次错过,解答每一个未知。把耗时的任务折叠,把节省的时间留给自己。



本文 三波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bbbr.net/articles/62786.html

标签:手机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