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苹果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梈柰厚朴”,其中的“柰”被学者认为是指绵苹果。2、根据《西京杂记》(公元3-4世纪间)记载:当时“上林苑”中的各种果树,都是“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其中有白柰、紫柰、绿柰。3、公元3世纪20年代,曹植作出《请白柰表》和《谢赐柰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当时内地已大面积生产的几种果树,但未提到柰,这反映出绵苹果存在发展过程。
一、我国种植苹果的历史
1、柰的种植历史
(1)苹果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公元前125年至公元前118年)中:“梈柰厚朴”。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中的“柰”就是指绵苹果,即中国苹果的古称。
(2)根据《西京杂记》(公元3-4世纪间)记载:当时“上林苑”中的各种果树,都是“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各献(的)名果异树”,其中有“柰三”,即白柰、紫柰、绿柰。柰以名果贡献,在原产地的栽培时间必然会更早。
(3)公元3世纪20年代,曹植作出《请白柰表》和《谢赐柰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当时内地已大面积生产的几种果树,但并没有提及柰。但根据汉代以来柰的名称与内涵的变化,反映我国绵苹果存在一个发展过程。
2、西洋苹果种植历史
(1)早期苹果引进概述
①早期引种苹果的途径较多,其中以山东最早,根据烟台的地方史志记载,1861年美国长老会成员约翰·倪维思受长老会派遣,从上海前往山东登州(今蓬莱市),因倪妻患病,1864年返美。
②倪氏夫妇于1871年重返烟台,并带来洋梨、甜樱桃、西洋苹果、欧洲李、美洲葡萄等果树品种,在烟台毓璜顶东南山麓建园栽植,取名“广兴果园”。
(2)20世纪前半期苹果引种及生产概况
①20世纪初,辽宁、山东苹果发展较快。1909年旅顺最大一处苹果园(后改为旅顺农场)中有96株国光、550株倭锦。
②日俄战争后,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归日本,1909年在熊岳建立苗圃(1913年改为农事试验场),再从日本引进一些主栽品种,1910年引入红魁、祝光、旭和国光等品种,1914-1921年间又引入玉霰等3个品种。
(3)苹果生产恢复时期
①从1950-1952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对果树生产发放无息贷款,减免果业税收,同时还在重点果区建立果树技术指导机构,通过供销社组织果品运销,提高果农收入,促进了果树业的复苏。
②在老苹果产区,残存的苹果老树迅速恢复了树势,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并开始组建第一批国营园艺场(北方以苹果为主),使得苹果的产量快速上升。
(4)50-60年代苹果业的兴起
从1953年起,我国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兴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鼓舞,1955年农业部提出了“以互助合作为中心,大力提高现有果树的产量和质量,有计划地积极向山区、荒山扩大垦辟新果园”,新建果园一律免征农业税,并相应改善购销工作。
二、苹果常见的品种有哪些
1、红富士
(1)果实呈圆形或近圆形,体型较大且端正,果面平滑,有果粉、有光泽,底部较平,蜡质层较厚。
(2)底色呈黄绿色,色泽艳丽,条红或片红着色。种植于烟台地区时,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中下旬至11月份上中旬成熟。
2、红星苹果
(1)果实个大,果面光滑,富有光泽,熟透后颜色鲜红,鲜艳夺目。
(2)底部有五棱,果肩起伏不平,果肉呈淡黄色,松脆多汁,浓香味甜。
3、嘎啦苹果
(1)早熟品种,果实中等大小,形状为短圆锥形,果面金黄色,阳面具浅红晕,有红色断续宽条纹。
(2)果型端正美观,有五棱,果梗细长,果皮较薄且具有光泽。
(3)果肉呈浅黄色,肉质致密,细脆多汁,味甜微酸。
4、金帅苹果
(1)别称金冠,原产地为美国,可在每年的中秋节之前上市。
(2)果实呈圆形、长圆形,果皮底色呈黄绿色,成熟后呈金黄色,果肉多汁,肉质细,味道偏甜,但经过贮藏后会发绵。
5、乔纳金果
(1)以金冠×红玉苹果杂交育成,特性为早结果、早丰产。
(2)果实呈圆锥形,底色为绿黄色、淡黄色,果面光滑有光泽,蜡质多,阳面有鲜红霞和不明显的断续条纹。
(3)果肉呈乳黄色,肉质松脆,储存一段时间后会变面。
6、红将军苹果
(1)是由我国专家从日本引进早熟红富士的浓红型芽变品种,上市时间大概比红富士早30-40天左右,果型略大于红富士。
(2)果实的外皮较薄,果肉多汁,颜色呈黄白色, 口感甜脆,香气馥郁,质地比红富士略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