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波知识百科

秃发树机能怎么读 秃发树机能之乱

频道:生活百科 日期: 浏览:

秃的读音是什么?

秃 拼音:tū 释义: 人无头发,山无树木,树木无枝叶:秃子。

秃头。

秃顶。

鸟羽毛脱落,物体失去尖端:秃鹫。

秃笔。

秃针。 表示不圆满、不周全:文章的开头写得有点秃。 笔画数:7; 部首:禾; 笔顺编号:3123435

对秃发树机能这个人有哪些了解?历史上的“凉州之变”与其有着怎样的关系?

秦凉之变就是秃发树机能引发的。

 

一、秃发树机能与秦凉之变

西晋泰始四年至于五年(268—269)间,河陇地区连年大旱,数十万民众深受其害。这一带胡汉混居,尤以鲜卑人数最为众多。

时任秦州刺史胡烈不但未能有效安抚灾民,反实行高压政策,结果导致民族关系失和。

泰始六年(270年),鲜卑族大首领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抗,秦州刺史胡烈战死,西晋征讨不利。未几氐、羌、匈奴等族处于各种目的也都响应加入秃发树机能的队伍共同反晋。秃发树机能先后斩杀三任凉州刺史牵弘、苏愉和杨欣,直至攻陷了河西重地凉州。

历史上称此事为“秦凉之变”。

可以说,秦凉之变是日后五胡乱华的预演,鲜卑、氐、匈奴、羌族等西北各族相互策应联合反晋,给西晋在西北的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从泰始五年(269年)开始,晋武帝便开始着手筹划灭吴以期一统天下,这时候西晋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灭吴大计之上,西北突发爆发秦凉之变打乱了晋武帝的计划,而秦凉之变越演愈烈已经严重威胁西晋统一天下的宏伟志愿。

不平定西北秦凉之变,灭吴则无法进行。

为了荡平秃发树机能,西晋发动了秦州、凉州、雍州三州之军,朝廷数得出的名将几乎尽数都遣至西北前线,然而耗时八年仍未能剿灭秃发树机能,还落得四名封疆大吏被杀。

尤其是凉州失陷,秃发树机能彻底横行西北,河西走廊与西晋的交通断绝,天下为之震动,连晋武帝都不禁哀叹“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

 

 

西北不定,晋武帝无法安心于灭吴之战。只是能派遣的猛将都派出去了,如田章、牵弘,此二人都曾是伐蜀灭蜀的干才,如杜预,是后来灭吴的统帅之一。此外西晋宗室扶风王、汝阴王也接连上阵,都是无功而返。

诺大的一个朝廷,竟无一人可以剿灭秃发树机能,这样晋武帝忧心忡忡。一次朝会上他当着一众公卿大臣的面问道:“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

你们哪位能够为我讨平这个蛮胡叛逆,重新打通凉州之路呀?

最终西晋出了一位传奇人物马隆,他主动请缨,“募勇士三千”前往凉州平叛。

马隆率领晋军转战千余里,竟然一路杀到了凉州城下。

初战大败秃发树机能,再战斩杀秃发树机能(一说为叛徒所杀)。

历时九年的“秦凉之变”终于在咸宁五年(279年)十二月平定。

二、秦凉之变的影响

引发秦凉之变的深层原因,西晋君臣也没有足够的反思。秃发树机能之变持续九年,直到第九年才被马隆平定。

 

从某个角度来看,秦凉之变就是日后“五胡乱华”的预演。

北地诸胡为何联合加入秃发树机能叛乱?马隆为什么要自选勇士不用朝廷军队?除了军事,西晋对内附少数民族的政策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值得思索的。

可惜这些值得西晋君臣思考的大问题没有了下文,也许都淹没在西北已经平定和东南平定天下一统的太平盛世的假象之中了。

若西晋君臣能及时反思秦凉之变的起因,反思晋军为何在胡兵交战中屡战屡败,又为何马隆只用不到一年就平定的秦凉之变,也许就没有以后的五胡乱华了。

拓展资料

三国后期,猛将关羽、张飞、张辽、张郃等人早已去世,名将凋零。但是曹魏后期,却有一个猛将,他非常猛,堪称曹魏最后的猛将,比赵云还生猛,七进七出曹营,大破秃发树机能,然而最后却被陷害,惨遭灭族,他是谁?

他是曹魏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之子文鸯。

 

比赵云还猛,七进七出曹营

公元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小皇帝曹芳,文鸯和他的父亲文钦,跟随毌丘俭起兵勤王,讨伐司马师。司马师大军来到乐嘉城,文鸯建议趁夜奇袭。当时司马师的眼睛刚刚做了手术,强忍着伤痛出征,遇到文鸯偷袭,疼痛难当,眼珠子都蹦出来了。

文钦看到无法击败司马师大军,于是准备率军回寿春,但是文鸯却认为在撤兵前,要痛击司马师的军队,给司马师一个教训。他于是带着数十骑杀入敌军阵中,四处砍杀一番,才离去。此时司马班带领八千骑兵拦住文鸯。文鸯单枪匹马冲进去,左突右杀,如此反复进出六七次,杀死杀伤百余人,吓得追杀他的骑兵不敢靠近,才安然离去。

 

这都是正史上的记载,并非三国演义中的虚构内容,文鸯之猛,令司马师的军队心有余悸,估计心里有阴影了。赵云在长坂坡数万曹军之中四处冲杀,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虚构,而文鸯在曹军之中七进七出,是正史上的记载,令人惊讶。《资治通鉴》中相关记载如下:

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后来,毌丘俭战败被杀,文鸯和他的父亲文钦逃走,投奔吴国。公元257年,寿春再次发生叛乱,反对司马家族,此次是魏国镇东大将军诸葛诞。由于文钦父子熟悉寿春,吴帝于是将他们派往寿春,驰援诸葛诞。

 

但是文钦和诸葛诞不和,在寿春城中闹翻,被诸葛诞斩杀。文鸯和弟弟文虎听说父亲被杀后,想要带兵攻打诸葛诞,但是手下士兵不服从,他们两人于是只身逃出城,重新投奔魏国,准确点是投奔司马家族的司马昭。

按照惯例,对于曾经叛变的文鸯、文虎,司马昭应该将此二人诛杀,以儆效尤。但是司马昭却认为留下文氏兄弟二人的性命更有利,他于是赦免了此二人,还让他们两人当了将军,随军征战。在攻破寿春后,文鸯和文虎安葬了父亲文钦,从此在魏国为官,后来,司马家族篡位,建立西晋,文鸯在西晋为官,任平虏护军。

 

大破秃发树机能

公元270年,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突然反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西晋任命的封疆大吏,北部边疆动荡不安。转眼间过了七年,西晋未能彻底平定鲜卑部秃发树机能的叛乱,文鸯临危受命,来到北疆,带领大军,大破秃发树机能,降服二十万胡人,威震天下。

惨遭灭族

虽然文鸯一时风光无限,但是错综复杂的西晋朝堂却暗流涌动,有一双黑手正伸向了他。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晋惠帝司马衷登基为帝,他的皇后贾南风为掌握朝政大权,于是发动政变,杀了太傅杨骏及其党羽。此时,文鸯也被诬陷是杨骏的同党,惨遭夷灭三族。诬告文鸯的不是别人,正是东安王司马繇,他是诸葛诞的外孙。

 

司马家族和其他家族都有联姻,司马昭灭了诸葛诞三族,但是不能杀死司马家族的自己人,司马繇便活了下来。他痛恨文鸯背叛外祖父诸葛诞,导致诸葛诞败亡、被屠灭三族,因此诬陷文鸯,将其害死。可怜一代猛将文鸯,落得了一个被灭三族的下场。

正史上魏国最后的猛将

三国后期,人才济济的曹魏也显现出名将凋零的迹象,邓艾和钟会两人在正史上善于指挥大军,但是勇武不足,此时勇冠三军的文鸯便被凸显出来了。他在曹营之中七进七出,比演义中的赵云还生猛,是曹魏最后一位猛将。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