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郎配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男子不愿意结婚强行被拉过来结婚,就好比恶汉大唐万户侯武夫当国拉郎配山贼,希望大家对待婚姻要理智。婚姻还得双方自愿,强扭的瓜不甜,不然好事不成反成坏事。
拉郎词语起源?
来源民间俗语拉郎配,意思是把两个没有感情基础的男女硬拉在一起凑成一对。
拓展资料
俗语“拉郎配”指的是思想守旧的人,包办儿女的婚姻,甚至把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两个人生拉硬拽在一起,后引申为不顾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人为干预某事。
最早记载“拉郎配”事件见于《南村辍耕录》:“至元丁丑夏六月,民间谣言,朝廷将采童男女,以授鞑靼为奴婢,且俾父母护送,抵直北交割。故自中原至于江之南,府县村落,凡品官庶人家,但有男女年十二三以上,便为婚嫁……”
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夏六月,民间传出谣言,声称朝廷将要征召童男童女,送给北方的鞑靼人为奴仆,而且要求父母亲自到北方与鞑靼人交割。
听到这个消息,人们大为惊恐,中原、江南等地的官宦人家唯恐皇帝的诏令即刻下达,男女十二三岁便仓促成亲,也没有通过“六礼”,几句话就促成了婚姻。
富贵人家嫁女儿也不摆谱了,不等迎亲的轿车到来,新娘子自己就步行去婆家了。
地方官吏的蒙古人、鞑靼人、色目人也同样忙于给儿女张罗婚事,直到十几天之后,人们才知道所谓的“征召童男童女”是个弥天大谎。
由于婚事仓促草率,很多夫妻之间因贵贱、贫富、长幼、美丑等差距太大,而难以和谐相处,有后悔抱怨的,有丈夫抛弃妻子的,有妻子憎恨丈夫报官投诉的,甚至有以死寻求解脱的。
《南村辍耕录》的作者陶宗仪不禁感慨道:“此亦天下之大变,从古未知闻也!”
明朝时期,发生了一次时间持续两个多月的“拉郎配”事件,同样是源自于以讹传讹的谣言。
《留青日札》记载“隆庆二年正月初八九日,讹言朝廷点选秀女,自湖州而来,人家女子七八岁已上,二十岁已下,无不婚嫁,不及择配,东送西迎,街市接踵……”
明穆宗隆庆二年(1566年)正月初八、初九的时候,杭州民间谣传朝廷选秀女,称朝廷使者将从湖州而来。百姓人家七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女孩子几乎都匆匆嫁人了。
人们忧心忡忡,来不及挑选人家了,但凡是个男人,不缺鼻子少眼睛的,就能白白捡个媳妇。
街头上到处都是“东送西迎”的人,如同闹市一般,说是娶媳妇,俨然抢婚一样。
有的人家担心官府追究,于是就在夜里办喜事,“歌笑哭泣之声喧嚷达旦,千里鼎沸”。
有女儿的人家以女儿出嫁得到配偶为幸事,甚至不论女婿的年龄,童谣称:“正月朔起乱头风,大小女儿嫁老公。”
当时,有一个将军到杭州北关,这位为了炫耀,“放炮三声”,民间百姓一时间惊慌失措,纷纷相传:“朝廷派来的使者太监到了!”
城内大乱,几乎激发民变。
正月十三日,官府张贴布告严禁传谣,但无济于事,百姓依旧忙于嫁闺女。
有一富贵人家,偶尔雇佣一个锡工铸造器物。
某日夜半时分,富家主人富翁富婆为女儿找不到合适的郎君嫁出去而发愁,外面乱哄哄又不敢出门,张惶之际,忽然脑洞大开。
富翁于是跑到锡工临时居住的房舍,大声呼叫:“急起,急起,可成亲也!”
锡工“睡梦中茫然无知”,迷迷糊糊起床揉搓眼睛,出门发现大堂“烛火辉煌”。
富翁的女儿浓妆艳抹正在等候新郎,锡工恶狠狠掐自己的大腿里子,艾玛!真疼,不是做梦啊!走南闯北,居无定处的穷锡工就这样抱得美人归。
《花当阁丛谈》记载:“天启元年,民间讹传朝廷命内臣刷取各省女子充宫娥,一时民间争相婚配,各务苟合,不问良贱……”
天启元年(1621年),民间讹传朝廷派遣太监到各省征召妙龄女子入宫为宫娥。
宫娥即宫女,如果得不到皇帝的宠幸,青春耗尽,将一辈子孤老终生,还不如民间的寡妇,有个一儿半女有点盼头,为人父母,谁愿意让女儿往火坑里跳?
一时间,民间百姓为儿女大包大揽,争相婚配,不择良莠贵贱,剜进筐就是菜。
此前,民间有“万历四十九,女子贱如狗”的谶语,实际上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就驾崩了,万历四十九年是不存在的。
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不到一个月,就莫名其妙去世,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改元“天启”。
人们牵强附会,把天启元年(1621年)说成是万历四十九年,认为谶语“万历四十九,女子贱如狗”应验了。
清朝也发生过多次的“拉郎配”事件,《三冈识略》记载:顺治十三年(1656年),民间传言,朝廷要选秀女,一时间“人情惶骇”,人们急着嫁女儿,不择男子的美丑,仿佛嫁出去就是胜利一样。
慌乱之间,竟发生“数女争一男”的奇葩场景。
广陵有一个老儒生,将自己的孪生女儿仓促嫁人,两姐妹婚后不幸福,最终双双生病,郁郁而亡。
百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觉得即便是嫁错郎,也比在皇宫守活寡强百倍,这些悲惨的事件,折射出皇权的蛮横霸道和毫无人性。
现在想想,古装片里那些美女美滋滋等候皇帝选中,纯属是扯淡。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