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所傅德志研究组被解散,傅德志含冤称因打虎等原因被穿小鞋。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调查后发现,即使在打虎队伍中,傅德志研究组被解散也没有获得广泛的同情。尽管植物所称,他们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无权对专家组施加影响。但来自其内部的证据显示,一些参与评估的专家,和植物所内部的一些被评估研究组有着直接的利益关联。一向阳春白雪的科研国家队,成了优雅“腐败”的重灾区?
傅德志下课
打虎人士幸灾乐祸
昨日,傅德志研究组“被下课”的消息传开后,傅德志本人再也没有得到打“周老虎”时那如潮的声援。相反,那些被他骂过的挺虎或者是打虎人士,都表达出了“幸灾乐祸”的意思。而更多的打虎人士,则完全置身事外,看着这个曾经的英雄在网络上“喊冤”、“骂人”。一个同在中科院工作的网友称,老傅动不动拿着鸡毛当令箭,捕风捉影……打老虎怎么能算自己的学术成果?
但傅德志本人不这么看。他坚称打周老虎是自己运用植物学的成果,打全莉更是一项重大的分类学“学术成果”。傅否认自己已经处于完全孤立的状态。他认为,在植物所内部,没有人敢公开身份挑战他的学术结论。
据悉,尽管傅德志的研究组已经被解散,但由于研究组的经费来源系自己争取,因此并没有被封存。尽管傅德志自信满满,但被问到申诉结果时,他无奈地表示,不知道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委员会什么时候才会给他答复,因为这没有明确的受理期限规定。
对于未来,他称自己是科学家,对做官无兴趣,而是真正做学问的科学家。但在昨天的采访中,没有一个植物所的同事愿意就他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科学家公开表态。而反对傅德志的人列举的证据显示,傅德志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打周老虎、骂全莉、挺邓玉娇的“社会活动”中。从2007年10月到现在,他写了3190多篇博文,平均每天4篇。但傅德志却不能提出有说服力的成果,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科学家。
方舟子打假
评估组是专家还是友人
“傅德志的研究组被解散一点不冤。”著名的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这样看待傅德志目前的遭遇。但他称,评估组灭了傅德志这个垃圾学术组,并不能说明这个由来自北美的专家组成的评估组的评估过程就是公正的。
他介绍,早在2009年11月12日,就有植物所内部的人给某学术打假网站报料:这次所里请的专家竟然有多位是植物所的特聘教授,如邬建国、桑涛等;还有一些是与植物所领导有直接合作关系的专家,如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何芳良教授。
方舟子说,选择国外的专家对同行的业务进行评价,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但是,专家组全部由海外华人专家组成,并由从事癌症研究的王小凡教授负责组团,这却是一个笑话。中科院找的是和植物所有诸多关联的专家,违背了基本的公平、公正原则,也直接违反了避免人情影响学术评价的初衷。还有人直接指出,这不是国际专家评估组,而是国际友人评估组。方舟子认为,植物所在这次国际评估中做的唯一一件正确的事情,就是解散了傅德志研究组。
据该所内部人士介绍,评估从开始到结束,知情人反复地曝光中科院植物所内部的“学术腐败”,并举报,该所一个重点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掌管着数千万的研究经费。(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典故的意思: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尽管他没有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但他的研究组这次被评为特优。而举报者称,他挥霍科研经费,利用科研经费请了这些华人专家大吃大喝,他喝的酒,一瓶就达数千元……而被公认为在植物所做得最好的专家张立新,一个不会来事的、只会老实做学问的人,在这次评估中并没有被评为特优,只是优秀。
此外,植物所内部人士称,植物所有约百名研究员,相当于10-20个美国国家级研究所的教授数量。可是没有几个有学术成就。植物所称,二级研究员要达到美国知名教授的水平。但整个植物所,包括院士,达到美国州立大学教授水平的也寥寥无几。
这样持续不断的报料引起了植物所相关领导的警惕,他们直接在植物所内屏蔽了这个知名的打假网站,并在内部严查泄密人。并有消息称,植物所将投资30万元安装软件,严查这样的“泄密”行为。
■ 本报对话中科院植物所
“仅靠方舟子一个人,就能评判所有学术界的对错是非吗?”
昨日,记者与中科院植物所取得了联系,该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和论坛上的读者,包括你们内部的人对你们的这个评估有一些看法?
植物所:我理解。但这只是他的观点。我想你也应该能感觉到,很多东西都是人身攻击。如果说植物所科研有问题,或者管理有问题,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在那里说谁谁谁拉关系,谁谁谁是领导的亲戚。我看了就是一笑了之,这个东西,发表上去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记者:但学术领域的圈子化和近亲繁殖倾向,一直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
植物所:圈子问题是存在,但一个研究所,考虑的一定是这个所的科研怎么走,将来怎么发展。专家评分,我可以保证是独立的,不受所高层影响。
记者:这10个专家中,有几个是世界顶级的植物学家?
植物所:权威性,我没有发言权。我不是专业人士。比如评估专家朱健康教授,那是抗逆领域国际上最牛的。其他人也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评价是相对客观的。如果一定要对一个所和各研究组进行评价,让他们来评,至少比让国内的专家评,结果更客观,利害关系更少。我们叫外部评估。
记者:那能不能多几个老外,而不是清一色的华人?这样现在被怀疑是科学院生物局高层变相照顾相关的关系网。
植物所:那也许更好,也许更不好,因为,我们有很多老外很难理解的特色。国外的研究组,组成单一,一个老板加博士后加研究生。国内,因为在转变体制中,建立研究组的时候,考虑平衡,考虑很多人的生存问题。一个组可能会有若干个方向,老外很难理解。而且,这些研究方向,还时常跟着国家需求跑,不然你没有科研经费。比如,国家觉得,现在应用研究不足了,大家都要靠应用。我们这种基础研究的所,写本子也必须要和农业挂钩。其实,这些问题,国外也同样存在,可以说是普遍问题。国家拿钱,都是有导向性的。
记者:你们这种外部评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植物所:其实,科学院的一些所好像自己已经开始做了。我知道生物局是从去年开始的。外部评估模式,是国外比较通行的模式。
记者:方舟子说,解散傅的研究组,是植物所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但将某些人评优,是植物所错误的决定。
植物所:那是他个人的看法。评优,不是植物所做的决定,我觉得,大家的误解就在于都以为评估是植物所自己搞的,评出来的结果,也是植物所评的。事实上,评估的前前后后,植物所只有提供材料被评的份儿。评估结果,也是等到评估组告知才知道的。至于解散的3个组,的确是参考了评估结果。另外,你觉得,仅靠方舟子一个人,就能正确评判所有学术界的对错是非吗?他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他说的就是绝对正确的。
记者:你们植物所屏蔽了举报“评估可能有问题”的学术打假网站?
植物所:这个很奇怪。至于所说的装价值30万的监控软件,我个人认为,植物所不会做这样明显授人以柄的事情。这个30万的东西,我也只在网上看到,所里没听到有人说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