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绿洲,用心呵护健康。《重症之窗》专栏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办的科普栏目,定期为您推送急危重症知识,揭开重症医学的神秘面纱。
案例回顾
据说今年冬至是近128年以来最早的一次冬至,伴随冬至而来的是一波又一波冷空气,这下是“冻”真格了。
有多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81岁王伯,平时在家经常吸氧,这一天气温骤降,王伯觉得不够气,气促,整个人精神疲倦,痰也变得很多,王伯不想家里人担心,便自行调大吸氧的量,自己口服一些阿莫西林,想着多休息可以好一些。
然而第二天下午,家人发现王伯昏迷在床上,怎么喊都喊不醒,家人立马拨打120,广东省中医院的120出车医生到现场看见王伯已呼之不应,血氧饱和度仅73%,心率130次/分,血压76/58mmHg。当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泵入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并将病人带到医院抢救。进一步排查,结合血气分析结果,考虑诊断为“肺性脑病”,将患者转入ICU进一步监护治疗。
转入ICU后,医师用纤维支气管清除了阻塞气道的大量分泌物,以及药物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等一系列治疗措施。经过数天的治疗,王伯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下来,人也恢复了意识,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改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续还需进一步康复治疗。
什么是肺性脑病?
冬季的严寒不仅带来了刺骨的寒风,更可能悄然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肺性脑病这一严重并发症。肺性脑病,作为由肺部疾病引发的大脑功能受损疾病,其发病率在寒冷季节显著上升,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峻挑战。
肺性脑病是由肺部疾病导致的大脑功能受损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肺部功能的异常及其对大脑供氧和代谢的影响。当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肺部的正常功能,导致氧气摄入不足和二氧化碳排出障碍。这种情况下,体内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潴留。由于大脑高度依赖充足的氧气供应来维持其正常功能,因此,氧气不足会直接影响大脑的新陈代谢和正常运作。同时,二氧化碳的积累也会干扰大脑的酸碱平衡和神经传递,从而对大脑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天气骤变时候容易诱发肺性脑病?
呼吸道收缩与呼吸障碍:在寒冷天气下,呼吸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引发收缩和狭窄。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等肺部疾病患者而言,这种收缩无疑加剧了呼吸不畅的问题。呼吸道狭窄不仅减少了氧气的摄入,还阻碍了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体内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潴留,进一步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血液循环的改变:为了应对寒冷环境,人体会调整血液循环,使血液更多地流向核心部位以维持体温,而四肢和末梢的血液循环则相应减少。这种调整对于肺部疾病患者来说,可能加剧肺部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大脑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增加肺性脑病的风险。
气温变化容易感染:冬季是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这些疾病不仅会加重肺部的负担,还可能成为肺性脑病发病的诱因或加重因素。在寒冷季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往往有所下降,使得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进而增加肺性脑病的风险。
肺性脑病的症状复杂多样,早期可能表现为头痛、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定向力丧失、幻觉等精神神经症状。在严重情况下,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状况。因此,对于肺部疾病患者而言,应高度警惕这些症状的出现,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何预防肺性脑病?
防风保暖,呵护呼吸:在寒冷季节,要注意加强保暖措施,如穿戴保暖衣物、佩戴围巾和手套等。外出时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预防感冒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也有助于缓解呼吸道干燥和不适。
科学锻炼,增强体质: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锻炼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避免在寒冷、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同时,锻炼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放松活动,以避免运动损伤。
良好睡眠,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睡眠环境、放松心情等方式来提高睡眠质量。如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
定期体检,重视健康:对于肺部疾病患者而言,要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脑部检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从而降低肺性脑病的风险。同时,患者还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头痛、嗜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心态良好,积极治疗:一旦确诊患有肺部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肺性脑病等疾病的风险。此外,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