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zhū yú],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段诗句的意思是: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登高望远。大家的衣襟上都插着茱萸,却唯独少了我一个。
作者在诗中除了表达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外,还提到了一种叫做“茱萸”的植物。对于茱萸,相信大家都比较陌生,那么茱萸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
诗词里的科学
茱萸是一种香草,又叫做艾子、越椒,是一种生长于温暖地带的常绿带香植物,可以入中药,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效。
山茱萸果实
茱萸的种类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那么诗中的“茱萸”是三种当中的哪一个呢?古籍中有记载,在重阳节人们佩戴茱萸,是因为这种植物的气味非常强烈,可以驱寒辟邪。山茱萸气味平和,它的果实和枝叶甚至都没有气味;食茱萸的嫩枝上布满尖刺,不适合人们插戴在头上或随身携带。通过排除可知,诗中的“茱萸”很有可能是吴茱萸。
山茱萸
吴茱萸
食茱萸
只不过,吴茱萸的花期处在春夏之交,果期则处在夏秋时节。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正值秋季,所以古人在重阳节佩戴的茱萸,应该就是吴茱萸的果实和叶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