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1、经济效益:是指人类在取得经济效果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2、社会效益:是指生产或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对社会文化、农业、人口等方面的影响和效果。3、生态效益: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所产生的有益或有利的结果。 一、农业生态效益有哪些1、经济效益(1)经济效益是指人类在取得经济效果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种耗费与成果的对比,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2)社会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不提高经济效益,就不能扩大生产,也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经济效果反映投入、产出关系,要求生产同量的有用效果,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耗费,或者用同量的劳动耗费能生产尽可能多的有用效果。对于经营者来说,经济效益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生产者往往能自觉地注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3)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有:土地生产力(单位面积上的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的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资金生产率(单位投资的产量、产值、净产值、纯收入)、经济产投比、资金利润率、资金转化率等。2、社会效益(1)社会效益是指生产或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对社会文化、政治、农业、军事、人口等方面的影响和效果。一般把社会效益集中在于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上,即一切经营活动满足于社会需要的程度越大,其社会效益也越大,否则社会效益就小,甚至没有社会效益。(2)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能最大限度争取社会效益。人们从事一切经济活动,就要看是否符合最佳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前提,一般情况,没有社会效益就不可能有经济效益。(3)就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而言,较多的农产品输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安定;不断提高质量、产量,才可以满足人口增长和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生产项目的增多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4)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项目,如自然风景、农产品、运输业、社会福利业等,就是直接对社会的服务。社会效益的指标一般有:年人均各种生物产品占有量、年人均产值与纯收入、系统开放度(产品中商品数量与产品总量之比)等。3、生态效益(1)生态效益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对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及环境条件所产生的有益的或有利的结果。(2)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物质能量转化效率,是功能指标;生态质量是指生态环境的现存状态,包括环境质量和资源状况,是结构指标;生态效益可以通过上述功能指标和结构指标计算。(3)生态效益表现在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产生过程、能量流动转化过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对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等方面的好的效果和影响。(4)生态系统内的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有不同措施:对于生物资源,应注意资源增殖和永续利用,以增加系统的贮备能;对种植能源等限量资源,应注意节约,不可滥用和浪费;对阳光、空气、水等恒定资源,要坚持充分利用、提高效率,尽可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农业产品;空气、淡水资源可循环利用,但其质量如被污染则会失去利用价值;淡水资源缺乏,必须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让每滴水都为人类生存发挥效益。对已污染和破坏的环境的治理、对现有环境的改善、减少和防止对现有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其目的都是使现有环境变得更加有利于农业生物和人类本身的生存和生活,使环境的质量不断提高。(5)生态效益的目标和根本标志,就是人类按照生态平衡规律和经济生态规律,调节和控制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地迅速发展,使人类生活环境不断优化。(6)生态效益可以反映在现在,更重要的是它也反映于长远的未来,因而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最根本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效益的主要指标有:植物光能利用率、辅助能产投比、森林覆盖率、水、空气和土壤污染程度、土地沙化、碱化、侵蚀面积及程度等。二、农业生态效益有哪些表现形式1、“猪-沼-果”生态模式这一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林果业、畜牧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2、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这一发展模式是以循环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是将农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一种发展模式。3、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这一生态模式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传统农业的间种、套种等种植方式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产。4、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较为常见的是池塘混养技术,是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的不同,合理进行不同品种的生物养殖,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水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