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前面的,继续看阴符经的下面两句话: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人也”,我记得我之前看《中庸》这本书,翻开的第一句话就是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意思就是说要顺着天命的顺序去做,率性就合乎道,要是违反天命自然的本性,就不是道。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说率性而为,就是如此嘛,你抑制过了不行,放纵,纵欲过了也不行。
“天性,人也”,人也是自然的,人不可能违反天性,人也活在天道,在天行中。宇宙日月星辰是天行;我们的内心,我们体内的气血运行,身心的平衡,则是天性。天性是人也,人就很尊贵,人是有天命的,人的作为顺着天性,可以实现高贵的天道。所以,人都有天性,佛教讲人有自性,有佛性,儒家讲人有良知良能。其实,儒释道就是相通的。“天性,人也”,这一点看来不必怀疑,小孩子一生出来就“元亨利贞”,过了一个月,“元”就没有了,就“亨利贞”了,需要发蒙,但是一定是来自天性的,只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所以到启蒙的时候,就是易经里的蒙卦,就要记得“蒙以养正”,要把它恢复。从天到人,人就负有天命、天性。
“人心,机也”,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心,不在其他。心主导一切,心决定一切。人心不是静态不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每一个刹那间都在变,那就叫机。我们平常说某人心机好深,有城府,就是如此。有时人的起心动念,一天不知道上天堂、下地狱多少次,有时是天地之心,有时候就起一些贪欲的想法,就变成了黑暗之心。“人心,机也”,人心变,机就出来了。人的起心动念,随时都在变,第一念可能是正确的,发善心;第二念就可能有自私自利的想法,不是善心了;第三念或许就是狠心了。就像《易经》中的无妄卦从第二爻就开始走偏了,无妄之灾、无妄之疾接踵而来。这就是机,片刻都不停,每一刹那都在变。机一旦起来,就决定了后面的势,机顺着后面的势,就会发展成一个状况。像履霜就变坚冰,潜龙就变飞龙,所以你要掌握人心,因为人心时时都是在变的。但是,人心真能够掌握吗?很难很难,难如上青天!“人心,机也”,永远要跟上,永远要察机,洞察幽微。有时候一个眼神,我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讲话别人根本没有听,他心中可能在想别的,不知道在动什么鬼脑筋,那时我们就要注意了。
人心千变万化,知人知面不知心,那你怎么能掌握到人心的变化呢?要知机应变,随机变化,当机立断,见机而作。人心机动的变化,前念、后念截然不同,决定着他最后如何做事。人与人彼此的互动较量,胜负、吉凶、输赢、成败的结果就是这么来的。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所以最值得注意的是人心,这一点可以说直接受《易经》的影响。《易经》中的咸卦就讲人心,有人心才会感,“感而遂通”,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等等。可是,咸卦的心是无形无象的,什么时候感,自己都不知道,有时突然发作,自己都不知道脾气从哪里来,其实原来早就种下了。“咸”是无心之感,无心之感最自然,没有做作。有心的就是恒卦,要费心的经营长久。这就是从无心到有心。人呢也要虚心,心得放空。《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这样才能“观复”。我们也经常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所以你看,人心的重要性随处可见。
可见,“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真要了解天,要从人来了解;真要了解人,要从心来看。那才是决定性的因素。那么有人就会问了,你不是说人要效法天吗?要观天之道吗?怎么现在又说,了解天就要从人来了解呢?“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说明不能偏离天道,如果偏离,就算你暂时成功,将来还是垮掉。你人要按照天道来行事,就是按照天道运行的规律轨迹来做事,要合乎道,“先天而天弗违”就是天也要按照这一套规则规律来,“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在我们人生行事中,一定要建立一个依循的天道,按照天道、天命、天性来行人事,这样就能够定人。人生就可以安身立命,取得不错的根基以立身行事。我们如果不“立天之道”,也不去“观天之道”,我们在人世间是站不住脚的。就像恒卦那样任凭雷风动荡,都“立不易方”,这是一日心为恒,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那样练出来的。一日心为恒,有了一日心,日积月累就有亘古心。我认为,亘是天地日月,尽管四季更替,阴阳相生,但都生生不息,无穷无尽也!人的心就像一艘小船,在此岸、彼岸渡来渡去。恒如心舟,在两岸飘来飘去。可见,人生要定得下来,一定要立天道,不能立魔道。
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会继续写下去。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