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饥荒,也就是信阳事件、花园口决堤,这件事情发生在1942年到1943年之间。在当时河南遭遇大旱夏秋两季产量大减,并且在同时发生蝗灾可以说的上是颗粒无收。这个河南大饥荒导致了整个河南省110多个县在挨饿。据说这场河南大饥荒导致了300万人饿死,另外还有300万人民因为逃荒而死亡。
1河南大饥荒
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旱之后,又遇 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
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 [1] 。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 [2] 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 [3] 。而大多数关于河南饥荒的中英文叙述都认为,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2大公报披露1942河南大饥荒
1942年,中原河南发生了一次大饥荒。豫中平原,饿殍遍野,尸塞于道。据说,总共饿死了三百多万人。河南这次大饥荒的特别之处,是在于公正而有责任心的媒体率先披露了真相,而最终是被一位美国记者搅得天翻地覆。这个有责任心的媒体是中国的《大公报》。这个有正义感的美国记者是《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特迪·怀特,中文名字叫白修德。河南饥荒,是天灾,更是人祸。灾荒显现在1942年的春天。连续的春旱,使当年的小麦大幅度减产,收成不及正常年景的三分之一。
国民政府驻河南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以抗战的名义,强征军粮,硬派赋税,几乎掠走了农民所有的收获。军人们对农民说,支前打仗第一重要,再坚持几个月,秋粮就下来了。谁能想到,这一年竟是夏秋连旱,种下去的秋季作物———玉米、谷子、高粱等等,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农民手中没有丁点儿余粮,野菜、树叶、树皮都成了充饥的食物,不到年底,已有大批村民饿死。活着的人们,像躲避瘟疫般地逃离家园,踏上了逃荒要饭的漫漫征途。
31942年河南大饥荒时 共产党在做什么
大饥荒也同样威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冀鲁豫根据地。根据地下设四个行政区,分别是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行政区。其中的太行行政区六专区的武安,五专区的林北、安阳、磁武、涉县等都属于河南区域。冀鲁豫重灾村有1050个,轻灾村580个;太行区六专区三个县平均每人收不到三斗八升,最少的收不到六升秕糠。按最低生活限度,一人一月需要一斗,30万根据地的灾民,已濒临饥饿边缘。根据地不仅要与日伪作斗争,同时还要和严重的天灾抗衡。由于根据地经济落后,物资匮乏,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得不到任何外来援助。但边区政府并没有就此放弃灾民,1942年11月,太行救灾委员会在各地建立,它是党政军民的联合权力机关,包括了各县有威望的人士,以全力领导生产运动。
边区政府对灾情进行了普遍的调查登记。按受灾的轻重(每人每日以六两小米计算),灾民被分成三个级别:有购买力无粮食,需要调剂者;有劳动力粮食不够,需要救济者;无劳动力缺乏粮食,需要救济者。为了减轻灾民的负担,依照灾区情况,1942年秋收时,边区政府一次即减免五、六专区公粮45000石;1943年麦收时,又减免一、五、六三个专区公粮15500石,两次共减免公粮60500石,这对灾民来说,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4真实揭秘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恐怖惨状
说起1942年河南大饥荒,那些经历过的老人们还是忍不住流泪,1942河南大饥荒有多?从河南到陕西、甘肃,1942河南大饥荒经历了多少生离死别和人吃人时间?今天,我们详细梳理了1942河南大饥荒的全过程,大家一起感受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悲惨岁月。
1942年春,河南饿殍遍野。豫中、豫南、豫东数百万的灾民开始向洛阳聚集,从此,300万河南人开始了漫漫“闯西关”之路。向西,向西,这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逃命迁徙。河南省档案馆向本报记者展示的一份档案显示,逃荒方向大致有四个:大多数经洛阳,沿陇海线向西进入陕西;少部分南下逃亡湖北;还有一部分,北上进入抗日边区;还有极少数向东进入日占区。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