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是谁?为什么潘安(中国四大美男)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很完美呢。这是因为在西晋的时候,有个叫潘安很有才华,写过很多文学作品,比如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同时,他长得英俊偏柔美,整体形象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不仅如此,他的品格是有情义,很孝顺,也很符合人们的道德观。所以那个时候潘安就是个美的化身,老百姓都很认同,慢慢的流传至今。
关于潘安成语典故
1、掷果盈车:因为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此成语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2、白发悲秋:潘安三十二岁仕途不顺使他那密云般乌黑的秀发添了几缕银丝,当时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贾谊悲秋的典故写下了《秋兴赋》,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明·无名氏《石榴花·题情》套曲:“我为他只落得心焦无聊,这离情怎消,谩赢得潘鬓沈腰。”
3、潘杨之好:潘岳在政治和为官方面也颇有建树,而其对妻子杨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逝世后,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更成为千古佳话,有“潘杨之好”的评价。
潘安简介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大潘庄)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潘安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潘安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
潘安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杨骏被诛,被除名。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孙秀当政,遂夷三族。
潘安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潘安在文学上往往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试图远离政治纷纭,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亲近自然,渴望自由,向往隐逸,享受闲居之乐的高雅情怀。
潘安怎么死的?
一次,太子喝醉了酒,作为“一支笔”的潘安,临时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贾南风还诱惑着让太子抄写下来。这局搅得可真够花哨的,当时那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在他们精心设计的圈套里,这帮人可是随了愿,太子比葫芦画瓢就写了一遍,后边的事儿,就轮到潘安上场了。
鬼迷心窍的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后,匆匆勾勒几笔,就把这一纸醉文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结果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潘安虽然不是这出戏的策划者,但是他在这起阴谋中,显然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无辜的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就以为太子报仇为名,和潘安叫上了劲,后边的事儿愈演愈烈,直到一切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司马伦联合另外七位司马家的皇族一起发动了兵变,入宫除尽贾氏党羽,这就是历史上的“八王之乱”。这一回,可是老账新帐一起算,由于潘岳早在多年前就得罪过赵王,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后,可想而知,自然不会放过潘家,于是就立刻抓了潘安,更惨的是还判了他一个灭三族。绝色美男潘安的一生至此结束。
0 留言